

黄精喜凉爽、潮湿、荫蔽环境,耐寒,忌连作,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,排水良好,肥沃的砂质土壤为佳,不要种植于私重、过于疏松的上壤。

黄精生于山地林下、灌丛或山坡的半阴处﹐耐寒﹐喜温暖、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,黄精怕干旱﹐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湿润的沙壤土为宜。空气和土壤湿度不足时﹐叶片卷曲变黄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﹐所以选低洼地或在荫蔽植物下﹐腐殖质壤土栽培较好。黏土及干旱贫瘠的土地则生长不良﹐不宜栽种。

繁殖方法:主要采用根茎繁殖﹐很少采用种子繁殖。




1.繁殖方法
黄精可用根茎繁殖和种子繁殖。根茎繁殖可在 10月上旬或3月下旬进行,挖出根茎,选择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根茎,切成有2一3节的小段,按行距、株距、沟探分别为20一27厘米、10一17厘米、7厘米平放沟内,覆土5-7厘米,3天后浇水,秋末栽培者可在土冻前覆盖稻草或圈肥,以利保温;黄精种子繁殖可在8月采收种子,采收后立即用砂土混匀,埋人背阴处土中,保持土壤湿润,次年3月下旬挖出,筛净泥土,按行距13-15厘米条播,覆土压实,浇水,盖一层稻草或麦秸保温,出苗前除去覆盖物,苗高10厘米时适当间苗,次年移栽。

黄精喜荫蔽环境,黄精可与玉米等高秆作物套作,否则应适当遮阳,前期经常中耕除草,防止草荒,中耕时注意培土,防止倒伏,后期只拔草,即使中耕也应注意勿伤根茎;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略湿润,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,更应注意浇水,一般生长期半月1次,冬季适当少浇;种植前结合整地,每公顷施以15000千克做基肥,每年春季每公顷追施圈肥15 000一22 500千克。

黄精常见的病害为黑斑病。为害叶片。主要症状是叶面出现黄褐色斑点,病斑交界处可见紫红色边缘,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。发现病株立即除去,并用1:1:100波尔多液或50%退菌特1 000倍液喷雾,每周1次,连续2一3次。